论坛概况

第六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

2014年9月  北京  

主题:女性·教育·领导力


2014 年 9 月 5—8 日,第六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主题为 “女性·教育·领导力”。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江苏中外大学女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协办,共有 57 个国家与地区的 200 余名代表与会。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出席论坛并为现代女性领导力研究院成立揭牌。沈跃跃副委员长、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欧洲大学女校长会议主席萨拉梅尔 (Gülsün Salamer)、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女企业家协会会长朱蕤、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国别主任汤竹丽、台湾世新大学董事长成嘉玲、中国传媒大学名誉校长兼论坛组委会主席刘继南依次在闭幕式上致辞。开幕式和闭幕式分别由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和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刘利群主持。

本届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主题演讲、大会交流外,设 “大学女校长与女性领导力的提升”“青年女性领导力的培养与创新路径”和 “社会组织在女性领导力培养中的互鉴与合作”三个分论坛,“女性领导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思考” 专题报告会、“女校长创业艰辛与互助”圆桌会议等环节,并发布了 “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高等教育”丛书 50 本。论坛得到联合国妇女署和教科文组织 (UNESCO) 的高度重视,首次获准使用教科文组织徽标,联合国副秘书长兼妇女署执行主任恩格库卡 (Phumzile Mlam-bo-Ngcuka)、UNESCO 总 干 事 博 科 娃 ( Irina Gue-orguieva Bokova) 分别给论坛发来视频贺词并派代表参加。全体参会代表就论坛主题深入研讨交流、达成广泛共识,在闭幕式上用联合国 6 种工作语言宣读发布 “第六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北京共识”。

女性领导力需要教育来激活

21 世纪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从战略高度推动女性平等接受教育、发掘女性潜能,培育女性领导力,无疑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因为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与挑战,需要作为人类社会内在不可或缺的女性思维方式和女性创造力; 教育是发展的起点,赋权女性系统接受教育和培训,是培养女性创造力和领导力的基础; 通过教育培育出基于女性特质的领导力,有助于实现人类社会领导力的多元化和协同化。

沈跃跃副委员长在致辞中指出, “探讨促进女性发展、保障女性教育权利、提升女性领导力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发挥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开发女性人力资源、推动女性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实现性别平等与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她强调, “促进和保障女性享有充分的教育,挖掘和提升女性潜在的领导力,在新起点上谋求女性更大、更快、更新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为此做出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妇女署主任恩格库卡在视频祝词中表示,如果女性要成为变革的力量,那么她们就有必要获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资格。她鼓励大学女校 长 构 想 并 努 力 创 造 一 个 男 女 平 等 的 世 界。UNESCO 总干事博科娃在视频祝词中指出, “女性·教育·领导力”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话题,高等教育应具有包容性,它必须培养每一位男性和女性的原动力和创造力; UNESCO 正在通过改进高等教育,在大学内部或经由大学赋权女性,促成性别平等。

就教育如何推进男女平等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激活女性潜力,李卫红副部长在致辞中提出三点建议: 继续倡导教育过程的性别平等,不同阶段男生和女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风格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 性别理解和尊重,应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区域教育评价和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并成为重要的尺度; 鉴于现实生活中女性领导力的匮乏不足,除了正规教育体系应予以特别关注和重视外,应该大力开拓非政府组织的女性领导力培育空间。

“社会组织在女性领导力培养中的互鉴与合作”分论坛,积极回应沈跃跃副委员长和李卫红副部长的讲话,参会者一致认为,女性领导力提升需要不同组织和民间力量合作互鉴形成凝聚力。芬兰坦佩雷大学董事长薇兰托拉 (Krista Varantola) 以自己学校为例,分享了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作为大学女校长共同体培养女性领导力的作用。她认为,基于年轻的女性学术工作者需要接受培训和鼓励、单个女性领导无法改变世界、男性和女性携手才能改变世界的现状,世界范围内的信任和合作需要建立,论坛持续定期召开,刚好为年轻女性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学习机会,让各国大学女校长联结成共同体倡导性别平等去改变世界,提供了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国际平台,这正是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存在的作用和意义。

欧洲大学协会主席、葡萄牙阿维罗大学前校长纳扎雷 (Maria Helena Nazaré) 认为,一个凝聚力强的社会,应是男性和女性都能各尽所能的社会; 在当下,为性别平等斗争、组建自己的工作团队依然是必须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她坚信和平、繁荣和社会凝聚力根源于教育。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张妙清认为,大学女校长共同体在个人层面,可以为那些有潜力的职业女性提供角色模式、精神导师和成功示范;在组织层面,可以制定女性友好政策,清除障碍、消除歧视,创造有利于女性在学术圈发挥才能的友好环境。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在总结评点时,概括了社会组织在女性领导力培养中的作用,她认为,社会对女性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文化观念上,同时受到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 女性自身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身素质的高低; 社会组织对于女性的培养,恰恰连接了社会和女性自身。因此,社会组织合作互鉴、凝心聚力,有利于整体推动女性接受教育和培训,提升女性领导力。

女性是改变世界的温柔力量

“教育了女性,你就塑造了社会; 教育了女性,你就改变了世界。” “当一个女性参与政治,这个女性在变化; 当成千上万个女性参与政治,这个社会在变化。”参会者充分肯定了女性的潜在能力,并呼吁通过教育和培训激活这种潜力。韩国淑明女子大学校第六届世界大学女校长黄善蕙 (Hwang Sun-Hye) 认为,女性是未来潜在的劳动力,是改变世界的温柔力量,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给社会职业期待带来巨大变化。她以淑明女子大学为例,分享该校如何培养女性领导力,尤其是如何借助最新信息传播技术促进性别平等和赋权女性的经验。

UNESCO 性别平等部部长克拉特 (Saniye GülserCorat) 介绍了 UNESCO 为实现性别平等在促进女性平等接受教育、提升女性领导力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她认为,要提升女性领导力,要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跨学科的;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实现劳动力性别平等、让女性有平等参与决策、获得重要领导岗位,不应再被视为是多余的; 在任何社会,女性都是可利用的潜在劳动力的一半,有效利用这些劳动力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和全球和平的重要驱动。

日本城西大学董事长水田宗子 (Mizuta Noriko)认为,面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少子高龄化社会、地区安全与外交关系、促进民间交流正常化等问题的困扰,日本的大学至今还没有把培养女性人才、培养女性领袖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课题进行认真规划,也没把女性人才的创新培养作为最优先的课题。大学肩负着社会赋予的教书育人的任务,首先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出理解其他国家历史、善于实践、具有能够赢得国际社会信赖的人格的人才,为此需在全球化的教育视域下创新和加强国际间的教育合作。

非洲女性教育工作者论坛主席、津巴布韦原教育部部长朱惠琼 (Fay King Chung) 介绍了非洲女性接受教育和女性领导力培养的现状。她认为接受高等教育能给女性提供更多知识和技能,这对促进非洲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而培训和经验积累对领导力的发展很关键。她呼吁其他大洲的大学能够结合非洲农业经济为主、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实际,帮助非洲大学建立女子学院或女子大学,让更多女性接受高等教育。

古巴哈瓦那大学副校长迪亚斯 (Julia Deás) 认为,古巴革命胜利后,女性在接受教育、获得工作、参与经济社会治理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她以哈瓦那大学为例,说明女性在教育和管理岗位所发挥的作用已超过男性,认为女性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了古巴革命进程,并从教科文卫体发展中获益,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她们所期待的重要作用。古巴女性参与经济、社会和政治活动,表明古巴政府决意提高女性在各个领域的作用,努力实现性别平等。

大学女校长与女性领导力提升

作为教育领域的巾帼领袖,大学女校长肩负着自身领导力提升和培育其他女性领导力的双重使命,理应在促进女性教育发展和女性领导力发展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参会者就大学校长应具备的素质、女性在高教领域的领导力现状、如何打破限制女性发展的 “玻璃天花板”等问题展开研讨。“坚持”“自信”“支持” “团队”等是参会者频频提及的热词。大家认为,大学校长的职位具有挑战性,快速变革的时代对大学校长的职责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女性社会地位尽管有了很大提升,但制约女性领导力发挥的 “玻璃天花板”依然存在; 造成女性领导力缺失的原因并非是女性本身能力不足,相反,女性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往往使女性更能适应未来“变革型领导”的要求,但女性作为家庭主妇的 “刻板印象”依然大行其道、结婚生子对女性事业的干扰、男性主导的领导环境下限制女性影响力发挥等因素制约着女性领导力的形成。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前校长、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前主席莫西斯 (Ingrid Moses) 以自身经历为例,用一个个选择诠释了一位普通女性如何成功走上大学校长岗位。她认为自己的成功来源于坚持自己的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努力学习和工作、获得家人和他人的支持。詹姆斯库克大学校长哈丁 (SandraHarding) 分享了她走向校长岗位培养领导力的策略与理念。她认为,领导必须是品行最端正的人,即能把事情办好,对工作有激情,善于尝试和学习,能率先示范; 领导必须发挥作用,他或她是与众不同的。领导必须掌握相应领导策略,即做自己分内的事情而不是他人的工作; 尽可能把任务委托给合适的人去做; 合理分配时间、合理支配时间。

葡萄牙阿维罗大学前校长纳扎雷阐述了促成职业成功的人和因素,认为父母、配偶、专业选择、跨文化阅历、自身原因等,都是影响职业成功与否的因素。纽约 市 立 大 学 布 鲁 克 林 学 院 古 尔 德 ( KarenL. Gould) 校长指出,成为女性领导,需要持续努力培养自信; 创建并发展好自己的领导团队; 无论有多少争论和压力,都不要迷失自己的核心任务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会庆祝他人的成功同时承认自己的不足; 帮助其他女性打破领导力发展瓶颈是一份很有价值的工作。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张妙清分析了女性在提升领导力上遭遇到的个人、组织及社会障碍,认为在高教领域要解决性别平等、推动女性在学术界发展,高层领导的承诺和有针对性的政策不可或缺,并分享了她在香港中文大学如何营造和推广对女性友善环境的经验与措施。中科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晓静校长认为,大学校长应是理念独到的教育家、学术造诣深厚的学者、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她呼吁广大女性,特别是女性领导要更加自信自强、自立自尊,要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努力克服,社会应给予女性更多的培训机会以提高她们的能力。如何打破限制女性发展的 “玻璃天花板”,参会者认为,除女性自身努力外,更需要社会各界尊重与体认女性的能力与贡献,包括政府和单位应当鼓励、支持女性积极担任领导职务,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但切实提升女性领导力,打破 “玻璃天花板”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分论坛分析了制约女性领导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富有见地的解决方法,这不仅对提升高教领域女性的领导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世界范围内各领域女性的地位提升也将产生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青年女性领导力的培养与创新

女性领导力的培养向来不是一蹴而就,必须从小抓起、从青年抓起。本届论坛即把 “青年女性领导力的培养与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参会代表的发言和相关数据一致表明,在教育领域,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女性作为领导者的人数越来越少,但在分析影响青年女性走向领导岗位的原因时,大家则各抒己见。英国林肯大学校长斯图亚特 (Mary Stuart) 用生平事迹研究法选了 7 个样本,认为影响青年女性领导力培养的因素,除现存社会制度上的性别歧视外,还包括女性自身的因素、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等。新加坡管理大学副校长房映芬认为,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公众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女性有生育和抚养孩子的压力。

在如何培养青年女性领导力的认知上,参会者结合自身经历,纷纷给出建议和对策。中华女子学院前校长张李玺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在促进女性发展、提升女性领导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进一步提高女性领导力任务依然艰巨。她认为青年女性领导力培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应将性别平等教育和青年女性领导力培育纳入各级教育体系中; 发挥高校的研究优势,在青年女性领导力研究方面发挥推动作用; 做有社会性别意识的教育者,为青年女性领导力培养营造良好环境。芬兰坦佩雷大学校长霍尔丽(Kaija Holli) 从职业生涯前后两个方面,给年轻女性在学习和工作中提出了 “三结合”的建议: 教育事业与个人兴趣的结合; 善于倾听和独立思维的结合;使命感与自信心的结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董事长福德 (Leneen Forde) 指出,由一位女领导者带出另一位或者更多的女性领导者即女性自身对女性的支

持非常重要。

参会者认为,青年女性领导力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级组织人事部门、高校及个人多种途径结合起来进行: 政府要营造青年女性健康成长成才的政策环境; 高校要建立青年女性领导力培养与创新的机制; 个人要努力奋进,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 “四自”精神。斯图亚校长描绘的路径是: 为事业发展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 通过建立人际关系网来积累个人社会资本; 女性领导必须要有很强的抗压力。房映芬副校长给出了 2013 年新加坡政府多元小组提出的 10 条建议,包括强调性别多样化的重要性、在 “企业管理准则”中强调性别差异的重要性等。

为深入系统研讨青年女性领导力培养,论坛还邀请企业界女性领导、培训机构负责人和育人业绩突出的中小学女校长、幼儿园女院长出席,从女性成长、发展、培训、就业各个阶段入手,分析探寻青年女性领导力培养的方法与路径。在专题报告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爱德华兹维尔分校校长鲍威 (Jolie Foster-powell)、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拉脱维亚经济与文化学院校长刚塔 (Gun-ta Veismane) 和北京八十中校长田树林,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青年女性领导培养的途径以及所需的素质和品格等,还根据自身经历分享了女性领导的锻造和成长过程,交流了提升青年女性领导力的具体措施和经验,认为教育是推动男女平等的前提,是女性领导人才不断涌现的基础。

本届论坛结束时,全体与会代表在闭幕式上宣读发布了 “第六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北京共识”,倡导通过教育平等赋权女性、尊重并发挥女性潜力; 认为 21 世纪认同女性的能力与贡献,确保女性接受教育、培育女性领导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论坛组委会主席刘继南在闭幕辞中形象地指出这一意义所在: “女性是改变世界的温柔力量。当下,应对人类面临的危机与挑战,离不开女性创造力和女性领导力。如果把人类社会比喻成一艘双引擎驱动的航船,那么男性与女性就是航船的两个引擎”。作为这一共识的积极践行者,论坛开幕式上揭牌成立的现代女性领导力研究院,正是致力于女性领导力尤其是高教领域女性领导力研究与提升的非盈利性新型民间智库。



作者:龙小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