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

    2001年8月  北京

    主题: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2001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即中国传媒大学)和全国妇联组织联络部、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大学女校长国际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妇联、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市的领导,以及外国驻华使馆官员,会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女校长、女书记,共聚北京,围绕“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这个总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彭珮云主席认为,“在新世纪开局之年,国内外的大学女校长、女领导干部欢聚一堂,举办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女校长国际论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她回一,高等教育更好地契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第二,高等教育如何具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如何站在世界的潮头敏锐预测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来进行超前的人才培养,引导时代发展方向,是高等教育面临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第三,高等教育应如何培育社会的良知和道德楷模,是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所在。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主席刘继南教授认为,借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契机,邀请全球范围内的大学女校长,纵谈高等教育百年得失,展望未来高校发展前景,交流女校长的治校方略和治学之道,探讨知识女性的成才轨迹和心路里程,无疑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实践经验。借助论坛这种形式,让中外女校长有机会欢聚一堂,就共同的课题各抒己见,深入探讨,可以达到沟通、交流、集思广益的目的,这正是举办女校长国际论坛的初衷。

    全国妇联常委、组织联络部马延军部长致论坛闭幕词,总结了论坛的整体情况和突出特点。本次论坛群英荟萃,聚集了高等教育管理战线上的妇女精英,展示了中外女校长群体的整体实力和水平。通过主题演讲、专题演讲和分组讨论,达到了沟通切磋与交流的目的。论坛的四个突出特点为:第一,体现了女校长们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第二,表现了女校长们强烈的创新意识;第三,展示了女校长群体的整体水平,充分展示了女校长们的才华,加深了彼此的了解;第四,突出了女性特色。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女校长代表做了大会主题发言。中国台湾世新大学成嘉玲校长介绍了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特点,以及女性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与面对的挑战。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台湾当前大学教育注重的方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国际化教育。

    美国夏威夷大学希洛分校张蕴礼校长提出了“五点思考”与与会嘉宾共同分享:第一,在一个变革的世界里,怎样才能给我们的年轻人和成年人必需的技术挑战;第二,在经济全球化中,我们为什么必须处理好平等、机会和多样性的问题;第三,大学校长必须学习哪些技巧才能成功应对迅速发展的世界所提出的挑战;第四,在不断变革的世界中,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谁是最成功的领导者?第五,与以往相比,我们更需要这样的领导:能够勇敢面对一个充满竞争和变革的世界所提出的挑战,能一起保持和保护我们这个世界人们的生活质量。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玛莉娅校长提出,大学应该按照三个原则去发展:传播科技知识;开发思想、为社会服务;以及在教育中培育人的道德品质。她认为应对全球化大学的发展应强调国际学术交流,保持人文思想的传承,为建立一个人道社会做出贡献。

    以色列耶路撒冷哈达萨学院娜娃·本·兹院长认为,领导者的眼光是凝聚、动员、号召人们的力量,而运筹多元化的勇气和敢于决断则是领导者领导能力的核心所在。而大学教育水平的提升则需要一套系统而科学的质量控制监测方法。她提出建立“全球女校长网络”,使大学之间的交流不仅在于语言的交流,还能相互学习,共建长期工作计划。

    此次论坛达成了以下共识:第一,教育的结构、教育的内容、管理者的意识、乃至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教育整体当中的重要环节。第二,全面重视提高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终身化、多样化、远程化和国际化,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应对众多挑战的基本行动策略和发展的普遍趋势。第三,针对国际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和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特殊问题,高等教育的发展行动应该注重四点:一,重视高等教育的思维方法和基本观念;二,注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和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三,研究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策略;四,重视女性高等教育发展和女子高等学校的管理。

    论坛的成果已编纂成书——《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