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概况

第九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

第九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

2020年11月 西安

主题:全球共情•文明互鉴•大学创新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11月6日至7日,在层林尽染的古都长安——今天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6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大学女校长齐聚第九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聚焦“全球共情•文明互鉴•大学创新”这一富有时代特色的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后疫情时代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如何推进大学创新发展,如何发挥女性作用、提高女性领导力等全球性重大议题把脉问诊,碰撞交流,建言献策。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届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总干事博科娃,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主席、墨西哥赛提斯大学校长费尔南多,教育部原副部长李卫红,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杰,欧洲大学女校长协会主席居尔松,陕西省副省长赵刚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共同见证、热烈祝贺论坛召开。开幕式由西安工业大学校长雷亚萍主持。

  教育部、科技部原副部长、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顾问陈小娅,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姜锋,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王春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郑晓静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陈至立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发挥的作用,肯定论坛在高等教育论题上卓有建树,持续关注女性成长、发展和领导力提升,既是学术思想交流的平台,又促进了大学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是全球大学女校长毅力、智慧和情怀的体现与结晶。陈至立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妇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拓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还指出保障妇女权益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支持和帮助妇女享有出彩的人生。

陈至立指出,本次论坛将“全球共情•文明互鉴•大学创新”作为主题,将大学创新置于文明互鉴的地平线上,立意高远。结合论坛主题,陈至立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呼唤全球共情,倡导文明互鉴,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共情,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前管控危机风险,维护全球治理体系的根基。二是大学应为文明互鉴和全球治理做出贡献。促进文明互鉴,亟需构建“人是自然之子”和“人类命运一体”的教育价值观,重新审视“人类中心主义”、无节制的消费主义。大学位于教育体系的顶端,担负着全球治理、文明互鉴理念的重任,应该探索并构建“全球治理知识体系”,为全球治理、文明互鉴做出更卓越、更切实的贡献。三是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引领妇女砥砺前行。弘道崇德、知行合一,是教育的崇高境界,面向新世纪新时代,大学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子更为重大。她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勇于改革创新,站在时代前沿,引领教育改革和妇女运动的时代潮流,期待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能为推动全球治理、文明互鉴和大学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博科娃通过回顾她任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时与古城西安交往历程,强调了文化和遗产的重要力量,以及分享、传播、了解和欣赏人类历史上不同文化,致力于相互交流的重要性。她指出,当今世界面对许多新的挑战,新冠病毒仍在蔓延,经济和就业萎缩,不平等与贫困现象加剧,粮食安全问题突出等,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强调解决这些危机,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的作用,全面落实执行包括《巴黎气候协定》《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等在内的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博科娃表示相信本次大会将会做出同样的呼吁,在争取性别平等,增强妇女权益,可持续性发展、教育和人类尊严等方面继续做出贡献。

费尔南多代表国际大学校长协会祝贺论坛成立20周年。他表示这次疫情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如何实现疫情态势下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变革,是世界高校普遍需要面对和思考的课题。他结合墨西哥赛提斯大学应对疫情开展教学的实践做法提出,作为大学领导者,需要重新审视各自的使命,包括学术和商业模式、教育质量提升,根据发展需要进行调整、重组和重塑。

李卫红指出,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加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新冠疫情加剧并叠加的年度,大家共同探讨“全球共情、文明互鉴与大学创新”这一时代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前瞻性,体现了大学女校长群体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她希望与会嘉宾共同交流疫情防控形势下创新教育形态的经验,共同交流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共同交流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经验,通过经验分享和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以全球共情之心、文明互鉴之道、大学创新之志,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人文交流,提供新的理念引领,为人类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夏杰代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祝贺论坛成功召开。她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聚焦全球共情与合作,契合人类共同发展的愿景。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全球问题的应对既是各国的责任担当,也是大学追求的共同使命。要在教育中播撒性别平等的种子,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中结出性别平等的硕果。大学女校长是女性中的佼佼者,是高等教育的引领者,她期待各位女校长的真知灼见,期待大家能够携手同心,培养更多优秀的女性人才,为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作出贡献。她表示相信女校长们的精彩对话,将使古都焕发出更加绚丽的教育之光、智慧之光、文明之光,更加有力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

居尔松从当前世界面临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出发,阐述了重建价值和人类价值观的重要性,指出性别平等是保证妇女权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方式,是建立一个和平、繁荣与可持续世界的必要基础。希望论坛继续发挥作用,致力于提高大众对性别平等和大学女校长领导力的关注。


赵刚在简要介绍陕西省教育科技文化发展成就后表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当顺应“全球共情”,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政府、国际组织、商协会等组织间开展政策和经验交流,培养多元化的伙伴关系。我们应当推动“文明互鉴”,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文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完善教育合作交流新机制,让各种文明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应当致力“大学创新”,努力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机遇,发挥高校的创新源头作用,推动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现、技术领域的新成果、社会交流的新方式不断涌现。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西安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卫国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热情欢迎各位领导嘉宾出席研讨。

廖祥忠高度评价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创办20年来发挥的重大作用,高度感佩以刘继南老校长为代表的大学女校长群体为发扬光大论坛初心不改、使命必达的坚毅,静水深流、润物无声的懿德。指出论坛已成为跨越洲际、跨越文明、跨越东西,促进女校长办学智慧切磋分享、推动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践行全球文明包容互鉴的重要平台,成为连接女校长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家园,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孕育了诸多宝贵思想,为教育人文交流合作做出了杰出贡献,彰显了大学女校长群体对女性领导力提升的引领作用。

他表示,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共情,才能共赢;文明由冲突对抗走向交流互鉴,才能生生不息、多元共存;大学既要守正,追求真理和理性,更要创新,适应科技和产业变革。面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加剧的全球社会,面对全球产业、商业和社会形态的重构,面对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大学更应该有所作为,女性更应该被充分赋权赋能。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深入研讨、充分交流,为促进各国人文交流合作、世界文明包容互鉴,开创新的局面,贡献新的思想和力量。

刘卫国满怀激情地表示,今天的盛会,是一个女性的盛会,是一个全球的盛会,是一个高等教育的盛会。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东西方文明一直都有联系,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高等教育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关注来自自然界的各种潜在风险,聚焦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而聚智慧和美貌于一身的女性,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相信并期待,推动人类发展,女性大有可为!


本届论坛包括主题演讲、专题圆桌会议、发布共同宣言等多个重要环节。

主题演讲由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主持。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性别平等部原主任克拉特,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世界海事大学校长邓雅莉,西安工业大学校长雷亚萍,马来西亚彭亨基金大学学院董事长努如等围绕论坛主题做了专题演讲。

陈旭表示,站在世界发展的重要关口,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大学理应肩负起更大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人类社会增添稳定性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正能量。她结合清华大学办学实践,提出大学应拓展办学视野,大力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卓越人才;应强化科技创新,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应展现开放姿态,推动构建与各领域交流合作新格局;应秉持理性精神,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发展与和谐共生,用智慧和行动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学篇章。

克拉特以其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性别平等处处长的经历,回顾总结了如何进行变革管理,并依据性别平等完成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转型做法,对在国际组织中实现性别平等提供了方法路径指导。

樊丽明从新冠肺炎疫情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出发,在总结山东大学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大学要注重提升“四个能力”:即学校要切实提升顶层设计能力,学院要切实提升主体办学能力,教师要切实提升在线教学能力,学生要切实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高等教育要着力实现教育理念、育人模式和发展机制三个“转变”,呼吁大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携手推动世界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邓雅莉以自身工作经历和世界海事大学招收女性研究生数量变化为例,指出“实现性别平等,为所有妇女、女童赋权”是一项全球议程,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五项内容。作为校长,要确保学生具备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解决问题、应对挑战。作为大学,必须要重视教育创新,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以确保经济竞争力。

雷亚萍从西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谈起。她指出。在历史的记忆中,西安带给世界的,不仅是华美的丝绸、精致的瓷器、典雅的诗词,更有关于中华文明的博雅与精深。作为中华文明之初始与本根的西安,也正以自己独特的身姿,融合悠久与朝气,汇通传统与现代,用自己的频率,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并用自己的速度,向着朝阳前行。她衷心期待,本届论坛绽放的文明之花、智慧之花和创新之花遍开世界。

努如以越南、尼泊尔、中国、马来西亚等多国妇女“草根创业”的成功典型案例指出,女性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投资于女性的创业活动是终极模式,也是明智的经济学举措,通过创业运动实现两性平等和妇女赋权。


专题圆桌会议由现代女性领导力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主持。世新大学荣誉董事长成嘉玲,新西兰梅西大学原校长甘丽雅,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前校长米兰娜,芬兰坦佩雷大学原董事长薇兰托拉,欧洲大学女校长协会主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原校长居尔松,尼泊尔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院长曼珠,韩国东西大学董事长朴东顺,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雪梅,中国石油大学原党委书记山红红,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等女性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二十周年——历史与未来”主题,从不同角度回顾论坛举办20年来的难忘往事,总结论坛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发挥的重要作用,共同探讨论坛的未来发展之路,畅想论坛的美好未来。圆桌论坛开始前,播放了特别制作的论坛20周年专题纪录片《温柔的水系》,带领大家重温了论坛一路走来的风采与不易。

论坛闭幕式由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常务副主席、现代女性领导力研究院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原司长陈维嘉主持。

教育部原副部长、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顾问、现代女性领导力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启迪宣读《表彰十次分论坛举办院校的决定》。新西兰梅西大学、日本城西国际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希罗分校、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津巴布韦非洲女子大学、泛美高等教育协会、尼泊尔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芬兰坦佩雷大学、罗马尼亚迪米特里埃•坎特米尔基督大学、俄罗斯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与团体荣获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特别贡献纪念奖”。

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刘利群、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美蓉、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周建波、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朱健梅、安徽大学副校长程雁雷、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姚玲珍、黄河科技学院校长杨雪梅等七位校长共同宣读《西安宣言》,与会嘉宾一致通过《西安宣言》。《宣言》确定,第十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将于2022年在吉林外国语大学举办。


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主席、现代女性领导力研究院院长刘继南致闭幕辞。刘继南指出,这届论坛别开生面,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分享对世界变局与文明演进的见解,探讨了智能社会与大学创新、大学治理与社会发展、性别平等与女性领导力等议题,成果丰硕,十分成功。

结合论坛举办与思考,刘继南分享了三点感想。一是互联网科技新成果,使论坛呈现新形态,线上线下交汇、直播录像共享,开创了历届论坛之先河,令人耳目一新。二是后疫情时代的文明走向,赋予大学新使命。在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当今世界,大学更需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全球治理能力的卓越人才,应对人类共同的危机和挑战。三是论坛成功举办,显示出自身强大的生命力。面对疫情肆虐,64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位嘉宾共克时艰,踊跃参会,切磋交流,仁智互见,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彰显了女性领导者、教育者执着追求、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刘继南期待,今后论坛能抱定宗旨、矢志不渝,与时俱进,进一步“做实人文对话、做深教育对话、做细心灵对话、做好精神对话”,进一步提升研究力、传播力、影响力,更好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最后,在西安工业大学大学生合唱团《女性之光》的合唱声中,第九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圆满闭幕。

论坛期间,与会领导嘉宾到西安交通大学参观了西迁博物馆,感悟西迁精神,增添奋进动力。

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2001年8月由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发起创办,是面向女性、面向教育、面向世界,旨在聚焦高等教育发展、提升女性领导力、汇聚世界大学女校长力量,合力搭建交流合作、分享智慧的国际平台。自创办以来,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已成功举办八届主论坛、十次分论坛。

本届论坛由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现代女性领导力研究院、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中国教育电视台、西安硅巷科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论坛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学习强国、人民视频、央视频、爱奇艺、哔哩哔哩、新浪微博、抖音、中国传媒大学白杨网、百度、澎湃新闻等媒体平台直播了论坛开幕式。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妇女报》、《新京报》、《陕西日报》、陕西新闻联播、《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文化艺术报》、《陕西工人报》、陕西卫视、西安电视台、未来网、《三秦都市报》等媒体对论坛进行了报道。